|
【颜色:红 绿 蓝 黑】 |
近些年来,以“生态立市”作为城市建设目标,追求城市和谐发展,也已成为有的经济发达地区的抉择,有的地方开始转移和关闭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工业项目。由此不难看到,注重城市规划的生态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已逐渐成为民间与政府的共识。
中国城市大规模扩张的背后,有着十分复杂的成因。择要而言,一方面是地方经济发展,城市人口迅速膨胀的客观需求。在许多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外来人员往往占据当地总人口的很大比例,甚至在个别地方反超当地户籍人口。在常住人口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城市增容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另一方面,“现代化即城市化”的观念主导,也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提供了理念依据。在很长一段时间,城市化被简单理解成“农民进城”,大量耕地由此被大规模征用成为城市建设用地或工业用地。粗放型的城市规划,进一步为城市无节制扩张埋下了伏笔。
上述因素直接造成有些地方土地资源稀缺、环境污染乃至“城建腐败”盛行,但中国城市建设所面临的窘境,也逼使原有城市发展观尽快实现“升级换代”。进一步来看,近年来中国经济备受资源瓶颈约束,能耗过大的经济发展模式弊端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注重生态规划毫无疑问将是今后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换句话说,无论是从城市建设还是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中国城市发展势难维持原有理念,为过度膨胀的城市“减肥”、增添“生态美”,已是势在必行,也不得不行。
将城市规划与生态规划相融合,具体而言,正如有关专家所指出的,就是要将土地适宜性分析、景观生态规划、环境机制规划、生态承载力、循环经济规划、生态区划等因素引入城市规划,从而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使得城市的扩张不得触碰生态保护这条“底线”。
目前,注重城市的生态规划特别应当成为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发展的自觉意识,因为对这些地区来说,弥补此前生态环境欠账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据日前新华社报道,随着沿海发达地区进行产业升级,中西部有些地区“接盘”心切,已经出现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降低环保门槛的招商引资新热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此之故,还应当采取严厉监管手段,避免中西部地区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城市和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进程证明,城市的建设并非大造高楼、马路和工业园区,更非简单地让人住到城市里来,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城市的发展,也不是以GDP为最终依归,而应讲求城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提高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使市民安居乐业,闲暇之余徜徉于城市山水之间,而不是每日为工作奔波焦虑,乃至连停下脚步喘息的时间都缺乏。
更重要的是,注重城市发展的生态元素,并非是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良好的环境生态还是城市的一大竞争力。在这方面,连续三年蝉联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的杭州,以其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例证。
不难预见,在注重生态规划的新型城市发展观念主导下,由于经济高速发展而触发的城市“消化不良症”,有望进入实质性消胀阶段。只是,何时才能完成这项工程,人们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