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色:红 绿 蓝 黑】 |
近几年来,有关于城市建筑的艺术性和文化性体现越来越成为争论的热点,在关于现代建筑艺术与文化的民族性体现上,智者见智,各有见地。北京大学环境与地理学院教授于希贤认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具有东方独异的城市景观特色,这为世界所瞩目。谈起中国城市的建筑是否应该传承传统的问题时,于老先生决然回答:决不能跑离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轨道。他认为,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其建筑艺术必定承载和体现各个历史阶段的民族和区域的文化;城市建筑,除却历史无从谈城市和民族的文化;一部城市发展史,往往就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史。
粘学光:现代城市建筑几乎呈现千城一面,您认为民族的东西应该如何在建筑中体现呢?
于希贤:城市建设中拆除大量的古城墙古建筑历史名人故居等,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极大破坏是不言而喻的,现在全国拆城之风愈演愈烈,代之而起的是到处泛滥的克隆外国建筑的垃圾建筑,盲目地把外国的东西不加选择不的供奉在祖先牌位上,以“洋”为荣,致使千城一面,缺乏地方个性、民族个性和文化内涵的建筑比比皆是,这是多么可悲。
1942年,北大教授罗庸先生曾说,西方建筑在中世纪以前,如罗马教堂等建筑,往往使人感觉宗教之崇高而自己的渺小,至近代如纽约的建筑则给人以压迫的感觉。而中国建筑反之,与人感觉则以人为主,物则为宾,任何建筑似均可玩至于掌上者,尤以色调之调和,富艺术之价值。并断言,中国建筑不亡,则中国文化亦必不亡,且进而将影响西方之价值。罗先生把中国建筑艺术与文化存亡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关联起来了,视中国建筑艺术和文化存亡是中华民族文化存亡的一个指示器,也视中国建筑发展与民族发展的前途联系起来。而现在,面对愈演愈烈的全盘西化之风,做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得不对未来中国建筑文化的走向和发展进行深度思考。
我们讲城市建筑浓缩了城市发展的文化、经济、科学,城市建筑要体现自己的个性、有其灵魂,而城市的灵魂就是他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是精神内容,即精神宗教文学艺术和意识形态等,同城市的平面布局、主体建筑、街道文化风貌等互相制约,形成城市的文化整体。反观现代城市的建设和规划,我们发现不了属于自己城市文化的个性特征,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粘学光:建筑风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作为教授,您一直以来在积极倡导风水文化,但是,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是关于风水文化的正统性和科学性定义的质疑,更有人直接将建筑的风水理论直接打入伪科学的死牢,对此,您是否很无奈?
于希贤:首先我要强调的是中国风水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这套具有典型东方文化特征的系统文化处于科学的尴尬位置,是人们一直以来固守的意识形态所造成的,由于特定历史的发展时期的错误界定,致使中国建筑风水处入历史发展的水深火热中。
在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的发展决定文化的传播幅度。最近500年,特别是最近100年,因为闭关锁国等种种原因,东方文明比西方文明已经是落后了,在经济实力、文明影响力方面已经大大不如西方文明,西化成为一种时尚的,进步的标志和象征,所以全盘西化是当时进步的口号,在这种浪潮下凡是和中国的思维方式相关的往往都受到鄙视,凡是和西方的思维方式所不吻合的东西都被责骂,比如中药、风水、针灸、中国绘画艺术等等都作为落后的消极的东西要加以扫荡。风水一直被打入地下,登不上学术殿堂,这样惨痛的历史已经很长时期了。
时至今日,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大的转折时期,中国正以空前速度赶超世界先进,于是在西方开始注意到东方的象数,提出世界需要中国,比中国需要世界更加迫切。在这样一个世界文化的浪潮中,风水在今天要发挥更大的作用。1995年我在莫斯科大学教书期间,他们给我们很高的待遇,他们把我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先后两次参加了世界文化多元性协调发展的大会,安排我做有关于风水的大会发言。
事实上,关于风水研究,已经比较早得引起西方文明的关注了。一个例子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世界最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家索尔教授就带了韩国的尹洪基作为他的风水博士论文的作者。尹洪基认为风水来源于中国的黄土高原,我请他来考察,通过他了解到欧美学术界风水是有很高的声誉的。后来我写了一本书《中国古代建筑与选址》,被台湾买了版权,后来,日本的风水教授度边先生就给我写信,热情的赞扬21世纪我们要共同把中国的风水推向世界。
大家知道一种新的物种发生演化需要几百年,一个民族的文化需要几千年的演变,可是近代以来,随着强势文化的膨胀,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语言消失了,很多的文化消失了,如果这种趋势不加以控制,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不应该怀疑风水是中国的民族文化,在研究文化地理、建筑规划、景观设计等等,这些东西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其实,在西方的景观设计、规划设计等一套理论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哪一座城市,哪一个乡村,哪一个有名的建筑不是风水师的思想指导所做的呢?风水出现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什么封建社会,它是中国的原创的建筑文化艺术,包括三个层次,一个是哲学的层次,二个是文学艺术世俗层次,三是建筑层次,风水是第三个层次。
粘学光:您曾把建筑的风水文化概括为使中国东方环境的诗性艺术,怎么会用这么美丽的词形容风水呢?如何理解?
于希贤:首先一点,风水是东方文化的产物,在思维定势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东方文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靠一种感悟来认识客观的事物,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整体的、活的方面来认识,而西方世界是靠实验具象的办法把客观事物分成了若干很小的部分进行研究。譬如中医的看法是望闻问切,诊断你是不是阴阳平衡,阴气太重就要补阳,达到一种阴阳平衡,而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和细胞学的基础上,治病要化验血项。这完全是两套不同的思维系统。两种思维系统,两种办法对客观世界都会达到一个共同的结果,所以东方的学术和西方的科学是有很多相应相同之处的,互补互通。
我们讲风水是诗性的艺术,是关于风水文化对建筑构造、艺术创造、环境和谐等方面中应用艺术,它是对客观世界的感受,不仅是纯理性的感情,还有诗性的感情,这种诗性的感情能够达到一种共鸣,能够达到一种纯完美的和谐美,这种境界还是最高的,风水所追求的美就是这样一个诗化的艺术境界。
粘学光:那么我们讲民族文化在城市建筑中的体现,风水文化是不是要重新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呢?
于希贤: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及建筑群的布局等都需要反映他的文化性和艺术性,风水学的应用也正是使其功能达到更加完美和谐,它是中国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之一,目前社会上对风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其科学性与实践性一直受专家、学者和老百姓的争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和值得欣慰的是,在民间,风水仍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这也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