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色:红 绿 蓝 黑】 |
世博会给举办城市带来了推动经济发展、完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机会。上海世博园选址位于上海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的黄浦两侧滨水区,随着世博园建设的加快,该区域将开始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区域环境也将得到根本改变,形成城市-绿地-黄浦江空间序列,成为上海市最大的滨江公共开放空间。
世博园区绿地系统形成“一核一轴两带多楔”的结构,园区绿化将为改善生态环境,创造自然、丰富的景观起到重要作用,以期创造“水绿交融、江岸绿坡、大型文化体闲公园”。绿化景观特色是要通过营造大面积富有特色的、多元化的绿地,作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最好诠释。
完善生态功能
较高的绿地率是提高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条件,上海世博园区绿地率将达到50%以上,世博园区环境的生态功能在用地上将得到保证。上海世博会展期间,炎热的夏季约占三分之二的时间,提高绿化覆盖率将为园区提供舒适宜人的参观和休闲环境。园区绿化以乔木为主体,构建地带性植物群落,以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此外,通过保护现有湿地和营造人工湿地,为动物和微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城市人工环境条件下的生物多样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利用植物逐步改善被工业污染的土壤性质。世博园区植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尽管世博园区现状绿地比例不高,植物总量有限,但在许多地块形成了较具规模或特色的植物资源,应该予以保护和利用。根据主要植物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形态特征,应分别采用整体保护、个别保护和迁移保护等不同方式保护利用世博园区植物资源。
世博园区将产生大量的拆迁废弃物,世博园区环境应利用部分废弃物的建筑材料或钢渣用于改造地形,或用于道路构造层、面层,或利用废弃物加工为景观小品,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建园材料,还将减轻废弃物的外运处理压力。
提高景观多样性
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是上海的城市精神之一,上海世博园区将通过吸收世界先进的理念,总结近年上海绿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创造“春季繁华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色彩斑斓”的丰富景致,展示给世界。
世博园区针对不同的区域应采用多种景观设计手法。滨江公园作为世博园区的核心,黄浦江两岸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段:浦东滨江公园突出体现生态理念和人性化理念,在吸取中国传统造园思想精髓的同时,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景观形式,以几何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布局,沿江设步行道路系统,满足游人的亲水需求;浦西滨江公园作为反映场所历史的工业遗址公园,保留船坞的条带状布局肌理;世博大道采用极简主义设计手法,利用树和水的组合,营造简洁而富有韵律感的景观,同时可以满足世博大道举行各种活动的需要;场馆绿化则结合场馆建筑,以引进不同国家植物为特色,体现出多元化的景观和风格;广场绿化以落叶乔木为主,以提高广场的绿化覆盖率。
延续文化特征,赋予新的内涵
世博园区应通过保留城市的历史痕迹来延续场所文脉,丰富世博园区环境的文化内涵。浦西滨江公园通过保留江南造船厂的船坞等优秀历史建筑及现状植物,充分体现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场所精神,反映黄浦江滨江地区历史的演进,浦西滨江公园与浦东滨江公园以迥然不同的形式讲述黄浦江的发展史,构成城市过去与未来的对话。世博大道采用中国的“活化石”——银杏作为行道树,体现中国植物特色;将“岁寒三友”等借物言志的植物文化作为点睛之笔加以运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世搏园区还充分体现“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特性,以多个不同内容主题园作为园区的环境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