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色:红 绿 蓝 黑】 |
小叶杨基因库的建立对维护我国北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中国三北防护林项目对中国北方小叶杨资源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保护和研究利用工作,但现有小叶杨基因林林龄已达到12年,随着树木的生长,基因库内个体之间的竞争加剧,使一些优良植株的性状表现受到影响,急需进行抢救性的复制工作。
小叶杨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乡土树种资源,具有耐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生长优良、寿命长等特性,成为中国最早开展人工栽培和杂交育种的首选树种。在中国北方林业生态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88年,由比利时政府投资,联合国粮农组织负责执行的中国“三北”009项目启动,乡土树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成为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1992年,在国内外专家的倡导下,对广泛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10个省区的27个县(市、旗)的乡土树种小叶杨基因资源进行调查和收集,其收集小叶杨基因资源498种批,其中实生资源195种批、种条资源303种批,此外还收集了一些国外杨树品种,其中包括美州黑杨、毛果杨和欧洲黑杨。199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国有兴隆沼林场首次建立起我国小叶杨基因资源异地保存林,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也是唯一的小叶杨基因库。该基因库位于科尔沁沙地腹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3°22′、东经121°14′,为固定和半固定沙地,海拔241m,地下水位5m以上。
我国小叶杨基因资源异地保存林所建立的基因库“S”库(来源于种子繁殖)面积36.8亩,定植195个种批,不同种源优树种子的实生苗2049株,分别来自国外的法国、比利时、美国;国内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甘肃6个省(自治区)14个县(市、旗)的种源。“T”库(来源于种条繁殖)面积17.7亩,定植303个种批,不同种源的优良单株的苗木769株,分别来自国外的美国、加拿大;国内的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9个省(自治区)27个县(市、旗)的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