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色:红 绿 蓝 黑】 |
杨洲: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九设计所所长助理
建筑师受过美术教育,建筑又是城市中一道长期的风景,所以建筑师要为社会承担责任。同时,建筑不仅要兼顾美学,还要照顾到它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等现实因素。比如美院的大斜街,我们原来设计的是平行的,院长提出要做出变化,我们就要考虑如何在做出变化的美感的同时不牺牲安全性,所以做了两手准备,台阶拆了之后如果需要就还能做出来。现在的好多规范其实并不符合规范,建筑师需要思考如何让不符合规范的东西通过一点小变化,就能够满足总体需求,同时尽量符合规范。
现在大家对艺术有个误解,认为艺术家的工作状态是随性而潇洒的,可事实上做画的过程非常痛苦,也是一个一点一滴地思考和精雕细琢的过程。包括做版画和做雕塑都非常精致,艺术家的潇洒劲其实只是给别人造成的一种假象。
而艺术确实是能够真正留下历史印记的东西。很多建筑的使用功能丧失了,但因其艺术价值还在,还是伟大而不朽的。比如卢浮宫和故宫,现在的使用功能和当初建成的时候完全不一样。我们现在的很多房子盖了20年就得拆掉,为什么?我认为可能就是太“逻辑”了。那样的建筑,即使在建造时确实代表着当时的技术和人们的看法,可如果没有艺术价值,不能体现一座建筑最本质的精神,是不能够超越时间而存在的。所以我们在做建筑的时候要抓本质,这一点在现在的建筑教育中也应该有所改善。
建筑师和艺术家这两类人都是很自我的,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比较融洽的结合点,是学界应该重视起来的问题。现在我们的建筑教育是单纯地教给学生一个结果,有些时候甚至只是结果的影子。对一个有影响力的建筑形成之前的故事一点都不了解,缺乏基本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这会影响建筑师对建筑的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