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色:红 绿 蓝 黑】 |
束昱教授介绍说,日本名古屋中心城区有条2公里长的旧马路,1970年拓宽为100米,中间留有30米的绿化带。绿化带中建有名古屋标志性的电视塔,以及一些景观小品。道路下,两条地铁横贯,30年后又被重新进行了地下空间的再开发。沿地面道路轴向开挖一条地下街,将两个地铁站贯通,形成公共步行系统。地下二层建停车库,把车辆静态交通和行人过街交通纳入地下。经重新开发建设后的新旧地下空间和谐共存,有效地整合了地面交通,并发挥了最大的效益。
同样,“荣”是名古屋的一个市中心点,是人流与交通的集散地。2000年,在此地建了12层高的爱知艺术博览中心,以及一个解决公交和地铁换乘过渡的银河广场,使得20多条公交终点站设在地下一层,进入中心区地面不见有车辆。为采光,在换乘广场露出地面的部分还建了一个约10米高,长80米,宽30米的椭圆形结构的通透顶篷,形成了一个新地标。这个地下广场和地面构筑物,很好地阐释了城市中心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整合交通和人流的一种处理方法,也就是将市中心的人流和车流有序引入地下,还地面于空旷,“功夫”在地下。
大阪的长堀地下街是日本规模最大的一条地下街,超过8万平方米。其地面原来是一条小河,随着城市的发展这条小河被填埋了。从上世纪60年代起此处开始发展地铁,其下被3条地铁横贯,但以往地铁间以及地铁与地面之间都不相通。30年后为解决彼此的“沟通”问题,沿消失的小河走向,又新增一条地铁线,将原先的地铁通过地铁站串连起来。地下一层设为步行街,两边是商业街。在步行街上还设置有8个广场,各具功能,有防灾广场、艺术广场、标志性广场等,使人们即使在地下也能很快地识别和知道自己所处的方位。地下街的上部通过艺术造型处理,恢复了历史上原有小河的场景,使地域文化得以再现。
束昱教授认为,进入21世纪的头5年,作为东方大都市的上海,其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有资料显示:到2010年,预计上海将基本建成轨道交通410公里(其中地下线路为311公里),同时结合轨道交通建设重点开发建设17座大型地下交通换乘枢纽;中心城区60%以上的公共停车场将建在地下;优先在中心城区特殊地段发展地下道路系统;结合商业、交通、仓储、防灾、市政等综合功能,重点开发建设14个重点地区的地下空间,以及实施世博园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在这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如何与环境和谐共存,或者为将来的再发展留有余地,这是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建设过程中应该慎重思考的。上海已建成多条地铁和轻轨,地铁和轻轨已连成环线,但是二三个相近的车站之间的换乘如何去整合,和周边城市环境的综合改造如何去结合,怎样为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这些显然是要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时就应该有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