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色:红 绿 蓝 黑】 |
内容提要
本讲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第三节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重点难点
1、建设项目决策的含义、与工程造价的关系以及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2、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和作用、可行性研究的阶段与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及审批;
3、项目投资估算的作用、投资估算的阶段划分与精度要求、投资估算的内容;
4、投资估算依据、要求与步骤;
5、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方法、流动资金估算方法。
新大纲要求
(一)了解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二)熟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主要内容和审批程序;
(三)掌握投资估算的方法。
旧大纲要求
(一)了解决策阶段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的意义和影响造价的因素;
(二)熟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主要内容和审批程序;
(三)掌握投资估算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四)了解涉外建设项目中因汇率变化对动态投资的影响及其计算方法。
内容讲解
第一节 概 述
一、建设项目决策的含义
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及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
二、建设项目决策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一)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
(二)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
(三)造价高低,投资多少也影响项目决策;
(四)项目决策的深度影响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也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
三、项目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一)项目合理规模的确定
项目合理规模的确定,就是要合理选择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解决“生产多少”的问题。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存在着一个合理规模的选择问题。项目规模的合理选择关系着项目的成败,决定着工程造价合理与否。
在确定项目规模时,不仅要考虑项目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匹配、能力协调,还要使所有生产力因素共同形成的经济实体(如项目)在规模上大小适应。这样可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须注意,规模扩大所产生效益不是无限的,它受到技术进步、管理水平、项目经济技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项目规模合理化的制约因素有:
1、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是项目规模确定中需考虑的首要因素。其中,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是确定项目生产规模的前提。
2、技术因素
先进的生产技术及技术装备是项目规模效益赖以存在的基础,而相应的管理技术水平则是实现规模效益的保证。
3、环境因素
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项目规模确定中需考虑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政策因素、燃料动力供应、协作及土地条件、运输及通讯条件。其中,政策因素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地区及行业经济发展规划等。
(二)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
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工艺装备、建筑标准、配套工程、劳动定员等方面的标准或指标。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工程造价是否合理及监督检查项目建设的客观尺度。
建设标准能否起到控制工程造价、指导建设投资的作用,关键在于标准水平定得合理与否。标准水平定得过高,会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财力、物力的承受能力,增加造价;标准水平定得过低,将会妨碍技术进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因此,建设标准水平应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区别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合理确定。大多数工业交通项目应采用中等适用的标准,对少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项目或少数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标准可适当高些。在建筑方面,应坚持经济、适用、安全、朴实的原则。建设项目标准中的各项规定,能定量的应尽量给出指标,不能规定指标的要有定性的原则要求。
(三)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厂址)的选择
1、建设地区的选择
建设地区选择得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建设工期的长短、建设质量的好坏,还影响到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状况。因此,建设地区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制约,具体要考虑以下因素:
(1)要符合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国家工业布局总体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
(2)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要,充分考虑原材料条件、能源条件、水源条件、各地区对项目产品需求及运输条件等。
(3)要综合考虑气象、地质、水文等建厂的自然条件。
(4)要充分考虑劳动力来源、生活环境、协作、施工力量、风俗文化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建设地区的选择要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1)靠近原料、燃料提供地和产品消费地的原则。
(2)工业项目适当聚集的原则。
2.建设地点(厂址)的选择
建设地点的选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技术经济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项目建设条件、产品生产要素、生态环境和未来产品销售等重要问题,受社会、政治、经济、国防等多因素的制约;而且还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投资、建设速度和施工条件,以及未来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所在地点的城乡建设规划与发展。因此,必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分析决策。
(1)选择建设地点的要求:
1)节约土地。
2)应尽量选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
3)厂区土地面积与外形能满足厂房与各种构筑物的需要,并适合于按科学的工艺流程布置厂房与构筑物。
4)厂区地形力求平坦而略有坡度(一般5%—10%为宜),以减少平整土地的土方工程量,节约投资,又便于地面排水。
5)应靠近铁路、公路、水路,以缩短运输距离,减少建设投资。
6)应便于供电、供热和其他协作条件的取得。
7)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厂址选择时的费用分析。在进行厂址多方案技术经济分析时,除比较上述厂址条件外,还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1)项目投资费用。
2)项目投产后生产经营费用比较。
(四)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
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主要包括生产工艺方案的确定和主要设备的选择两部分内容。
1.生产工艺方案的确定
生产工艺是指生产产品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方法。工艺流程是指投人物(原料或半成品)经过有次序的生产加工,成为产出物(产品或加工晶)的过程。评价及确定拟采用的工艺是否可行,主要有两项标准:先进适用和经济合理。
(1)先进适用。这是评定工艺的最基本的标准。先进与适用,是对立的统一。
(2)经济合理。经济合理是指所用的工艺应能以尽可能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要求综合考虑所用工艺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
2.主要设备的选用
在设备选用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
(1)要尽量选用国产设备。
(2)要注意进口设备之间以及国内外设备之间的衔接配套问题。
(3)要注意进口设备与原有国产设备、厂房之间的配套问题。
(4)要注意进口设备与原材料、备品备件及维修能力之间的配套问题。应尽量避免引进的设备所用主要原料需要进口。
第二节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一、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和作用
(一)可行性研究的概念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决策前,对与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各种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系统论证、多方案比较和综合评价,由此得出该项目是否应该投资和如何投资等结论性意见,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二)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1)作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
(2)作为编制设计文件的依据
(3)作为向银行贷款的依据
(4)作为建设单位与各协作单位签订合同和有关协议的依据
(5)作为环保部门、地方政府和规划部门审批项目的依据
(6)作为施工组织、工程进度安排及竣工验收的依据
(7)作为项目后评估的依据
二、可行性研究的阶段与内容
(一)可行性研究的工作阶段
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投资前时期、投资时期和生产时期。可行性研究工作主要在投资前时期进行。投资前时期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机会研究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评价和决策阶段。
1.机会研究阶段
投资机会研究又称投资机会论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出建设项目投资方向建议,即在一个确定的地区和部门内,根据自然资源、市场需求、国家产业政策和国际贸易情况,通过调查、预测和分析研究,选择建设项目,寻找投资的有利机会。机会研究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是否需要;二是有没有可以开展项目的基本条件。
机会研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以开发利用本地区的某一丰富资源为基础,谋求投资机会;
(2)以现有工业的拓展和产品深加工为基础,通过增加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与生产工序等途径创造投资机会;
(3)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为基础分析各种投资机会。
这个阶段所估算的投资额和生产成本的精确程度大约控制在±30%左右,大中型项目的机会研究所需时间大约在1-3个月,所需费用约占投资总额的0.2%-l%。
2,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项目建议书被国家计划部门批准后,对于投资规模大、技术工艺又比较复杂的大中型骨干项目,需要先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也称为预可行性研究,是正式的详细可行性研究前的预备性研究阶段。主要目的有:①确定是否进行详细可行性研究;②确定哪些关键问题需要进行辅助性专题研究。
初步可行性研究内容和结构与详细可行性研究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所获资料的详尽程度不同、研究深度不同。对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的估算精度一般要求控制在±20%左右,研究时间大约为4-6个月,所需费用占投资总额的0.25%—1.25%。
3.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
详细可行性研究又称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是可行性研究的主要阶段,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基础。它为项目决策提供技术、经济、社会、商业方面的评价依据,为项目的具体实施提供科学依据。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有:
(1)提出项目建设方案。
(2)效益分析和最终方案选择。
(3)确定项目投资的最终可行性和选择依据标准。
这一阶段的内容比较详尽,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大。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计算精度控制在±10%以内;大型项目研究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为8-12个月,所需费用约占投资总额的0.2%—1%;中小型项目研究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为4—6个月,所需费用约占投资总额的1%—3%。
4.评价和决策阶段
评价和决策是由投资决策部门组织和授权有关咨询公司或有关专家,代表项目业主和出资人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全面的审核和再评价。其主要任务是对拟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评价意见,最终决策该项目投资是否可行,确定最佳投资方案。项目评价与决策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进行的,其内容包括:
(1)全面审核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反映的各项情况是否属实;
(2)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各项指标计算是否正确,包括各种参数、基础数据、定额费率的选择;
(3)从企业、国家和社会等方面综合分析和判断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分析判断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客观性,对项目作出最终的投资决策;
(5)最后写出项目评估报告。
(二)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一般工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总论
(2)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拟建规模
(3)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
(4)建厂条件和厂址选择
(5)项目设计方案
(6)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7)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8)项目施工计划和进度要求
(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0)项目的经济评价
(11)综合评价与结论、建议
可以看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可概括为三大部分。首先是市场研究,包括产品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研究,这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其主要任务是要解决项目的“必要性”问题;第二是技术研究,即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研究,这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技术基础,它要解决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问题;第三是效益研究,即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这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部分,主要解决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问题。市场研究、技术研究和效益研究共同构成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三大支柱。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一)编制程序
根据我国现行的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和国家颁布的《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试行管理办法》,可行性研究的工作程序如下:
1.建设单位提出项目建议书和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业主、承办单位委托有资格的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
3.设计或咨询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编制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设计单位与委托单位签订合同后,即可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一般按以下五个步骤开展工作:
(1)了解有关部门与委托单位对建设项目的意图,并组建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计划。
(2)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
(3)方案设计和优选。
(4)经济分析和评价。
(5)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编制依据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文件。
(2)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部门发展规划。
(3)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4)对于大中型骨干项目,必须具有国家批准的资源报告、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工业基地规划等有关文件。
(5)有关机构发布的工程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和定额。
(6)合资、合作项目各方签订的协议书或意向书。
(7)委托单位的委托合同。
(8)经国家统一颁布的有关项目评价的基本参数和指标。
(9)有关的基础数据。
(三)编制要求
1.编制单位必须具备承担可行性研究的条件
2.确保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3,可行性研究的深度要规范化和标准化
4.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经签证和审批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
我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按照国家计委的有关规定: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各主管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或全国性专业公司负责预审,报国家计委审批,或由国家计委委托有关单位审批;重大项目和特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预审,报国务院审批;小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隶属关系由各主管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或全国性专业公司审批。
第三节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一、项目投资估算的作用
投资估算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的依据之一,并对项目的规划、规模起参考作用。
(2)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分析、计算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
(3)项目投资估算对工程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设计概算不得突破批准的投资估算额,并应控制在投资估算额以内。
(4)项目投资估算可作为项目资金筹措及制订建设贷款计划的依据,建设单位可根据批准的项目投资估算额,进行资金筹措和向银行申请贷款。
(5)项目投资估算是核算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需要额和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
二、投资估算的阶段划分与精度要求
(一)国外项目投资估算的阶段划分与精度要求
在国外,英、美等国把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项目的投资设想时期。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允许差大于±30%。
第二阶段:是项目的投资机会研究时期。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30%以内。
第三阶段:是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时期。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20%以内。
第四阶段:是项目的详细可行性研究时期。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土10%以内。
第五阶段:是项目的工程设计阶段。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5%以内。
(二)我国项目投资估算的阶段划分与精度要求
我国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项目规划阶段的投资估算
建设项目规划阶段是指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编制一个建设项目的建设规划。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允许误差大于±30%。
2.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
在项目建议书阶段,是按项目建议书中的产品方案、项目建设规模、产品主要生产工艺、企业车间组成、初选建厂地点等,估算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额。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土30%以内。
3.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
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在掌握了更详细、更深入的资料条件下,估算建设项目所需的投资额。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20%以内。
4.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
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至关重要,因为这个阶段的投资估算经审查批准之后,便是工程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投资限额,并可据此列入项目年度基本建设计划。
三、投资估算的内容
根据国家规定,从满足建设项目投资设计和投资规模的角度,建设项目投资的估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两部分。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内容按照费用的性质划分,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此时不含流动资金)、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形成固定资产;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可分别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为简化计算,一并计入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可分为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构成动态投资部分;其余部分为静态投资部分。
流动资金是指生产经营性项目投产后,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它是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而发生的长期占用的流动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流动资产主要考虑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流动负债主要考虑应付账款。因此,流动资金的概念,实际上就是财务中的营运资金。
四、投资估算依据、要求与步骤
(一)投资估算依据
(1)专门机构发布的建设工程造价费用构成、估算指标、计算方法,以及其他有关计算工程造价的文件;
(2)专门机构发布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计算办法和费用标准,以及政府部门发布的物价指数;
(3)拟建项目各单项工程的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二)投资估算要求
(1)工程内容和费用构成齐全,计算合理,不重复计算,不提高或者降低估算标准,不漏项、不少算;
(2)选用指标与具体工程之间存在标准或者条件差异时,应进行必要的换算或调整;
(3)投资估算精度应能满足控制初步设计概算要求。
(三)估算步骤
(1)分别估算各单项工程所需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
(2)在汇总各单项工程费用的基础上,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基本预备费;
(3)估算涨价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
(4)估算流动资金
五、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方法
(一)静态投资部分的估算方法
1.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
计算公式为:
C2=(C1/Q1)*Q2*f
C1—已建类似项目的投资额;
C2—拟建项目投资额;
Q1—已建类似项目的生产能力;
Q2—拟建项目的生产能力;
F—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定额、单价、费用变更等的综合调整系数。
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估算误差较大,可达±30%。此法只能是粗略地快速估算,由于误差大,应用该估算法时需要小心,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地方性。建设地点不同,地方性差异主要表现为:两地经济情况不同;土壤、地质、水文情况不同;气候、自然条件的差异;材料、设备的来源、运输状况不同等。
(2)配套性。一个工程项目或装置,均有许多配套装置和设施,也可能产生差异,如: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厂外工程和生活福利工程等,这些工程随地方差异和工程规模的变化均各不相同,它们并不与主体工程的变化成线性关系。
(3)时间性。工程建设项目的兴建,不一定是在同一时间建设,时间差异或多或少存在,在这段时间内可能在技术、标准、价格等方面发生变化。
2.生产能力指数法
生产能力指数法又称指数估算法,它是根据已建成的类似项目生产能力和投资额来粗略估算拟建项目投资额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C2=C1(Q2/Q1)X*f
式中 X-生产能力指数。
其他符号含义同前。
上式表明,造价与规模(或容量)呈非线性关系,且单位造价随工程规模(或容量)的增大而减小。在正常情况下,0≤x≤1.不同生产率水平的国家和不同性质的项目中,x的取值是不相同的。比如化工项目美国取x=0.6,英国取x=0.66,日本取x=0.7.
若已建类似项目的生产规模与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相差不大,Q1与Q2的比值在0.5-2之间,则指数x的取值近似为1.
若已建类似项目的生产规模与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相差不大于50倍,且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的扩大仅靠增大设备规模来达到时,则x的取值约在0.6-0.7之间;若是靠增加相同规格设备的数量达到时,x的取值约在0.8—0.9之间。
指数法主要应用于拟建装置或项目与用来参考的已知装置或项目的规模不同的场合。
生产能力指数法与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相比精确度略高,其误差可控制在±20%以内,尽管估价误差仍较大,但有它独特的好处:即这种估价方法不需要详细的工程设计资料,只知道工艺流程及规模就可以;其次对于总承包工程而言,可作为估价的旁证,在总承包工程报价时,承包商大都采用这种方法估价。
3.系数估算法
系数估算法也称为因子估算法,它是以拟建项目的主体工程费或主要设备费为基数,以其他工程费占主体工程费的百分比为系数估算项目总投资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精度较低,一般用于项目建议书阶段。系数估算法的种类很多,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类型。
(1)设备系数法。以拟建项目的设备费为基数,根据已建成的同类项目的建筑安装费和其他工程费等占设备价值的百分比,求出拟建项目建筑安装工程费和其他工程费,进而求出建设项目总投资。其计算公式如下:
C=E(1+flpl+f2p2+f3p3+.。。。。。) +I
式中C-拟建项目投资额;
E-拟建项目设备费;
p1、p2、p3.。。。。。-已建项目中建筑安装费及其他工程费等占设备费的比重;
f1、f2、f3.。。。。。-由于时间因素引起的定额、价格、费用标准等变化的综合调整系数;
I-拟建项目的其他费用。
(2)主体专业系数法。以拟建项目中投资比重较大,并与生产能力直接相关的工艺设备投资为基数,根据已建同类项目的有关统计资料,计算出拟建项目各专业工程(总图、土建、采暖、给排水、管道、电气、自控等)占工艺设备投资的百分比,据以求出拟建项目各专业投资,然后加总即为项目总投资。其计算公式为:
C=E(1+f1p`1+f2p`2+f3p`3+.。。。。。) +I
式中 p`1、p`2、p`3.。。。。。-已建项目中各专业工程费用占设备费的比重;
其他符号同前。
(3)朗格系数法。这种方法是以设备费为基数,乘以适当系数来推算项目的建设费用。其计算公式为:
C=E(1+∑Ki) .Kc
式中 C-总建设费用;
E-主要设备费;
Ki-管线、仪表、建筑物等项费用的估算系数;
KC-管理费、合同费、应急费等项费用的总估算系数。
总建设费用与设备费用之比为朗格系数KL.即:
KL=(1+∑Ki)。Kc
运用朗格系数法估算投资的步骤如下:
1)计算设备到达现场的费用,包括设备出厂价、陆路运费、海上运输费、装卸费、关税、保险、采购等。
2)根据计算出的设备费乘以1.43,即得到包括设备基础、绝热工程、油漆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的总费用(a)。
3)以上述计算的结果(a)再分别乘以1.1、1.25、1.6(视不同流程),即可得到包括配管工程在内的费用(b)。
4)以上述计算的结果(b)再乘以1.5,即得到此装置(或项目)的直接费(c),此时,装置的建筑工程、电气及仪表工程等均含在直接费用中。
5)最后以上述计算结果(c)再分别乘以1.31、1,35、1.38(视不同流程),即得到工厂的总费用C.
如果某固体流程工厂建设的设备费用为E1;某固流流程工厂建设的设备费用为E2;某流体流程工厂建设的设备费用为E3,则根据上述计算程序可分别写成:
C1=E1 X1.43 x1.1 x1.5 x1.31=E1 x3.1
C2=E2 X1.43 x1.25 x1.5 x1.35=E2 x3.63
C3=E3 X1.43 x1.6 x1.5 x1.38=E3 x4.74
应用朗格系数法进行工程项目或装置估价的精度仍不是很高,其原因如下:
(1)装置规模大小发生变化的影响;
(2)不同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
(3)不同地区经济地理条件的影响;
(4)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
(5)主要设备材质发生变化时,设备费用变化较大而安装费变化不大所产生的影响。
尽管如此,由于朗格系数法是以设备费为计算基础,而设备费用在一项工程中所占的比重对于石油、石化、化工工程而言占45%-55%,几乎占一半左右,同时一项工程中每台设备所含有的管道、电气、自控仪表、绝热、油漆、建筑等,都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只要对各种不同类型工程的朗格系数掌握得准确,估算精度仍可较高。朗格系数法估算误差在10%o/15%。
4.比例估算法
根据统计资料,先求出已有同类企业主要设备投资占全厂建设投资的比例,然后再估算出拟建项目的主要设备投资,即可按比例求出拟建项目的建设投资。其表达式为:
I=1/K*∑Qipi (i=1—n)
式中 I-拟建项目的建设投资;
K-主要设备投资占拟建项目投资的比例;
n-设备种类数;
Qi-第i种设备的数量;
pi-第i种设备的单价(到厂价格)。
5.指标估算法
这种方法是把建设项目划分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设备购置费及其他基本建设费等费用项目或单位工程,再根据各种具体的投资估算指标,进行各项费用项目或单位工程投资的估算,在此基础上,可汇总成每一单项工程的投资。另外,再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预备费,即求得建设项目总投资。
估算指标是一种比概算指标更为扩大的单位工程指标或单项工程指标。
使用估算指标法应根据不同地区、年代进行调整。因为地区、年代不同,设备与材料的价格均有差异,调整方法可以按主要材料消耗量或“工程量”为计算依据;也可以按不同的工程项目的“万元工料消耗定额”而定不同的系数。如果有关部门已颁布了有关定额或材料价差系数 (物价指数),也可以据其调整。
使用估算指标法进行投资估算决不能生搬硬套,必须对工艺流程、定额、价格及费用标准进行分析,经过实事求是的调整与换算后,才能提高其精确度。
(二)建设投资动态部分估算方法
建设投资动态部分主要包括价格变动可能增加的投资额、建设期利息两部分内容,如果是涉外项目,还应该计算汇率的影响。动态部分的估算应以基准年静态投资的资金使用计划为基础来计算,而不是以编制的年静态投资为基础计算。
1.涨价预备费的估算
涨价预备费的估算可按国家或部门(行业)的具体规定执行,一般按下式计算:
pF=∑It[(1+f)t –1] (t=1—n)
涨价预备费;
It—第t年投资计划额;
F—年均投资价格上涨率;
N—建设期年份数。
上式中的年度投资用计划额K,可由建设项目资金使用计划表中得出,年价格变动率可根据工程造价指数信息的累积分析得出。
2.汇率变化对涉外建设项目动态投资的影响及计算方法
(1)外币对人民币升值。项目从国外市场购买设备材料所支付的外币金额不变,但换算成人民币的金额增加;从国外借款,本息所支付的外币金额不变,但换算成人民币的金额增加。
(2)外币对人民币贬值。项目从国外市场购买设备材料所支付的外币金额不变,但换算成人民币的金额减少;从国外借款,本息所支付的外币金额不变,但换算成人民币的金额减少。
估计汇率变化对建设项目投资的影响,是通过预测汇率在项目建设期内的变动程度,以估算年份的投资额为基数,计算求得。
3.建设期利息的估算
建设期利息是指项目借款在建设期内发生并计人固定资产投资的利息。计算建设期利息时,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假定当年借款按半年计息,以上年度借款按全年计息,计算公式为:
各年应计利息=(年初借款本息累计+本年借款额/2)X年利率
年初借款本息累计=上一年年初借款本息累计+上年借款+上年应计利息
本年借款=本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本年自有资金投入
对于有多种借款资金来源,每笔借款的年利率各不相同的项目,既可分别计算每笔借款的利息,也可先计算出各笔借款加权平均的年利率,并以此利率计算全部借款的利息。
六、流动资金估算方法
流动资金估算一般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个别情况或者小型项目可采用扩大指标法。
(一)分项详细估算法
流动资金的显著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周转,其周转额的大小与生产规模及周转速度直接相关。分项详细估算法是根据周转额与周转速度之间的关系,对构成流动资金的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分别进行估算。在可行性研究中,为简化计算,仅对存货、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四项内容进行估算,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存货+现金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
流动资金本年增加额=本年流动资金—上年流动资金
估算的具体步骤,首先计算各类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年周转次数,然后再分项估算占用资金额。
1.周转次数计算
周转次数是指流动资金的各个构成项目在一年内完成多少个生产过程。
周转次数=360d÷最低周转次数
存货、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最低周转天数,可参照同类企业的平均周转天数并结合项目特点确定。又因为:
周转次数=周转额/各项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如果周转次数已知,则:
各项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周转额/周转次数
2.应收账款估算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对外赊销商品、劳务而占用的资金。应收账款的周转额应为全年赊销销售收入。在可行性研究时,用销售收入代替赊销收入。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年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3,存货估算
存货是企业为销售或者生产耗用而储备的各种物资,主要有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低值易耗晶、维修备件、包装物、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等。为简化计算,仅考虑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在产品和产成品,并分项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存货=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在产品+产成品
外购原材料占用资金=年外购原材料总成本/原材料周转次数
外购燃料=年外购燃料/按种类分项周转次数
在产品=(年外购材料、燃料+年工资及福利费+年修理费+年其他制造费)/在成品周转次数
产成品=年经营成本/产成品周转次数
4.现金需要量估算
项目流动资金中的现金是指货币资金,即企业生产运营活动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包括企业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计算公式为:
现金需要量=(年工资及福利费+年其他费用)/现金周转次数
年其他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上三项费用中所含的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修理费)
5.流动负债估算
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偿还的各种债务。在可行性研究中,流动负债的估算只考虑应付账款一项。计算公式为:
应付账款=(年外购原材料+年外购燃料)/应付账款周转次数
根据流动资金各项估算结果,编制流动资金估算表。
(二)扩大指标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法是根据现有同类企业的实际资料,求得各种流动资金率指标,亦可依据行业或部门给定的参考值或经验确定比率。公式为:
年流动资金额=年费用基数X各类流动资金率
年流动资金额=年产量X单位产品产量占用流动资金额
(三)估算流动资金应注意的问题
(1)在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时,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分别确定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的最低周转天数,并考虑一定的保险系数。
(2)在不同生产负荷下的流动资金,应按不同生产负荷所需的各项费用金额,分别按照上述的计算公式进行估算,而不能直接按照100%生产负荷下的流动资金乘以生产负荷百分比求得。
(3)流动资金属于长期性(永久性)流动资产,流动资金的筹措可通过长期负债和资本金(一般要求占30%)的方式解决。
内容提要
本讲主要内容:第四节财务基础数据测量;第五建设项目财务评价。
重点难点
1、 财务基础数据测量的内容、财务基础数据测量表及其相互联系、生产成本费用估算;
2、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的估算;
3、 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还本付息估算;
4、财务评价的一般概念、基础财务报表的编制、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新大纲要求
(一)熟悉各类财务基础数据的测算及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基本报表的编制;
(二)掌握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内容及方法;
(三)了解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方法。
旧大纲要求
(一)熟悉财务评价基本报表的项目组成,各类数据的分析与评价;
(二)掌握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含义、体系、评价方法及准则。
内容讲解
第四节 财务基础数据测算
财务基础数据测算是在经过项目建设必要性审查、生产建设条件评估和技术可行性评估之后,并在市场需求调查、销售规划、技术方案和规模经济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从项目评价的要求出发,按照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对项目有关的成本和收益等财务基础数据进行收集、测算,并编制财务基础数据测算表等一系列工作。
一、财务基础数据测算的内容
财务基础数据的测算应包括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经济活动情况及全部财务收支结果。具体应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项目总投资及其资金来源和筹措
项目总投资是指一次性投入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含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的总和。投资的测算包括项目总投资和项目建设期间各年度投资支出的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资金筹措和使用计划,指明资金来源和运用方式、进行筹资方案分析论证。
2.生产成本费用
生产成本费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及其补偿价值。可采用制造成本法或要素分类法进行测算。经营成本是由总成本费用中扣除折旧费、摊销费、维简费和利息支出而得。
3.销售收入与税金
销售收入与税金是指在项目生产期的一定时间内,对产品各年的销售收人和税金进行测算。销售收入和税金是测算销售利润的重要依据。
4.销售利润的形成与分配
销售利润是指项目的销售收入扣除销售税金及附加和总生产成本费用后的盈余,它综合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是贷款还本付息的重要来源。
5.贷款还本付息测算
贷款还本付息是指项目投产后,按国家规定的资金来源和贷款机构的要求偿还固定资产投资借款本金,而利息支出列人当年的生产总成本费用。
二、财务基础数据测算表及其相互联系
根据财务基础数据估算的五个方面内容,可以编制出财务基础数据测算表。为满足项目财务效益评价的要求,必须具备下列测算报表:
(1)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3)流动资金估算表;
(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5)外购材料、燃料动力估算表;
(6)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7)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摊销费估算表;
(8)销售收入和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9)损益表(即销售利润估算表);
(10)固定资产投资借款还本付息表。
上述估算表可归纳为三大类:
第一类,预测项目建设期间的资金流动状况的报表:如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和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第二类,预测项目投产后的资金流动状况的报表:如流动资金估算表、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销售收入和税金及附加估算表、损益表等。为编制生产总成本费用估算表,还附设了材料、能源成本预测、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摊销费三张估算表。
第三类,预测项目投产后用规定的资金来源归还固定资产借款本息的情况,即为借款还本付息表,它反映项目建设期和生产期内资金流动情况和项目投资偿还能力与速度。
财务基础数据估算的五个方面内容是联贯的,其中心是将投资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产品成本与销售收入的预测数据进行对比,求得项目的销售利润,又在此基础上测算贷款的还本付息情况。因此,编制上述三类估算表应按一定程序使其相互衔接起来。第一类估算表是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调查收集到的补充资料,经过项目概况的审查、市场和规模分析及技术可行性研究,加以判别调查后计算编制的,并在编制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之前,首先预测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第二类的生产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所需的三张附表,只要能满足财务和国民经济评价对基本数据的需要即可,有的附表也可合并列入生产总成本费用估算表之中,或作简单文字说明,而后根据生产成本费用表和销售收入与税金估算表的数据,综合测算出项目销售利润,列入损益表;第三类估算表是把前两类表中的主要数据经过综合计算,按照国家现行规定,综合编制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还本付息表。
三、生产成本费用估算
(一)生产成本费用的构成 见书p175—176
(二)生产成本费用估算
1.以制造成本法估算项目总成本费用
(1)直接材料费=直接材料(燃料、动力)定额消耗量X计划单价
(2)直接工资及福利费=∑[产品年产量X计件工资率X(1+14%)]
(3)制造费用:
折旧费=固定资产原值X年综合折旧率
维简费=产品产量X定额费用
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管理人员工资X(1+14%)
其他制造费用=上述各项费用之和乘以一定百分比
以上四项费用合计为产品制造费用。
(4)产品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与福利费+制造费用
(5)管理费用=产品制造成本X规定百分比(如3%)
(6)财务费用=借款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银行手续费
其中:借款利息净支出=利息支出—利息收入
汇兑净损失=汇兑损失—汇兑收益
(7)销售费用=销售收入X综合费率(如1%-2%)
(8)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9)总成本费用=产品制造成本+期间费用
其中:可变成本=直接材料费+直接工资及福利费
固定成本=制造费用+期间费用
(10)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利息支出
按照制造成本法估算的总成本费用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见书p177
2.以费用要素法估算总成本费用
(1)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
(2)工资及福利费。职工福利费一般按照工资总额的14%提取。
(3)固定资产折旧费。
(4)修理费。修理费可按下列公式之一估算:
修理费=固定资产原值X计提比率(%)
修理费=固定资产折旧额X计提比率(%)
(5)摊销费。
(6)维简费。计算公式为:
矿山维简费(或油田维护费)=出矿量X计提标准(元/吨)
(7)利息支出。
(8)其他费用。一般按上述费用之和或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
(9)副产品回收。
副产品回收=副产品产量X出厂单价
(10)总成本费用。
总成本费用=(1)+(2)+(3)+(4)+(5)+(6)+(7)+(8)—(9)
投产期各年总成本=可变成本X生产负荷+固定成本
总成本费用的估算结果列入“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见书p178
3.单位产品成本的估算
(1)如果项目只生产单一产品。可按制造成本法直接计算出该产品的单位成本,或按完全成本法求出总成本,再除以年产量。
(2)如果项目生产多种产品,则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先将总成本采用系数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确定各种产品的总成本,然后除以各种产品的年产量,便求得各产品的单位成本。
第二种方法:运用产品制造成本法按各种产品分别测算各车间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再逐步结转为各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的估算
(一)销售收入的估算步骤
(1)明确产品销售市场,根据项目的市场调查和预测分析结果,分别测算出外销和内销的销售量。
(2)确定产品的销售价格。
(3)确定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销售量X销售单价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的估算
销售税金及附加的计征依据是项目的销售收人。销售税金及附加中不含有增值税,因为增值税是价外税。建设期的投资中应包含有增值税。
对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的估算结果应编制“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五、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还本付息估算
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还本付息估算主要是测算还款期的利息和偿还贷款的时间,从而观察项目的偿还能力和收益,为财务效益评价和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一)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
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的规定,贷款还本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可用于归还借款的利润、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费和其他还款资金来源。
1.利润
用于归还贷款的利润,一般应是提取了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后的未分配利润。如果是股份制企业需要向股东支付股利,那么应从未分配利润中扣除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然后用来归还贷款。
2.固定资产折旧
鉴于项目投产初期尚未面临固定资产更新的问题,作为固定资产重置准备金性质的折旧基金,在被提取以后暂时处于闲置状态。
3.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费
摊销费是按现行的财务制度计入项目的总成本费用,但是项目在提取摊销费后,这笔资金没有具体的用途规定,具有“沉淀”性质,因此可以用来归还贷款。
4.其他还款资金
这是指按有关规定可以用减免的销售税金来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进行预测时,如果没有明确的依据,可以暂不考虑。
项目在建设期借入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本金及其在建设期的借款利息(即资本化利息)两部分构成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总额,在项目投产后可由上述资金采源偿还。
在生产期内,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贷款利息,按现行的财务制度,均应计入项目总生产成本费用中的财务费用。
(二)还款方式及还款顺序
项目贷款的还款方式应根据贷款资金的不同来源所要求的还款条件来确定。
1.国外(含境外)借款的还款方式
按照国际惯例,债权人一般对贷款本息的偿还期限均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借款方在规定的期限内按规定的数量还清全部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因此,需要利用资本回收系数计算出在规定的期限内每年需归还的本息总额,然后按协议的要求分别采用等额还本付息,或等额还本、利息照付两种方法。
2.国内借款的还款方式
目前虽然借贷双方在有关的借贷合同中规定了还款期限,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还是根据项目的还款资金来源情况进行测算。一般情况下,先偿还当年所需的外汇借款本金,然后按照先贷先还、后贷后还,利息高的先还,利息低的后还的顺序归还国内借款。
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还本付息的计算结果编制“借款还本付息表”
第五节 建设项目财务评价
一、财务评价的一般概念
(一)财务评价的概念及作用
1.财务评价的概念
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据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2.财务评价的作用
(1)考察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
(2)用于制定适宜的资金规划。
(3)为协调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提供依据。
(二)财务评价的程序
程序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估算现金流量;
(2)编制基本财务报表;
(3)计算与评价财务评价指标;
(4)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5)风险分析;
(6)得出评价结论。
(三)财务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指标
(1)财务盈利能力评价主要考察投资项目的盈利水平。为此目的,需编制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三个基本财务报表。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指标。
(2)投资项目的资金构成一般可分为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自有资金可长期使用,而借入资金必须按期偿还。项目的投资者自然要关心项目偿债能力;借人资金的所有者-债权人也非常关心贷出资金能否按期收回本息。项目偿债能力分析可在编制贷款偿还表的基础上进行。为了表明项目的偿债能力,可按尽早还款的方法计算。在计算中,贷款利息一般做如下假设:长期借款,当年贷款按半年计息,当年还款按全年计息。
(3)外汇平衡分析主要是考察涉及外汇收支的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的外汇余缺程度,在编制外汇平衡表的基础上,了解各年外汇余缺状况,对外汇不能平衡的年份根据外汇短缺程度,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4)不确定性分析是指在信息不足,无法用概率描述因素变动规律的情况下,估计可变因素变动对项目可行性的影响程度及项目承受风险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不确定性分析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5)风险分析是指在可变因素的概率分布已知的情况下,分析可变因素在各种可能状态下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取值,从而了解项目的风险状况。
二、基础财务报表的编制
为了进行投资项目的经济效果分析,需编制的财务报表主要有:财务现金流量表、损益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和资产负债表。对于大量使用外汇的项目,还要编制外汇平衡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1.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表的概念
在商品货币经济中,任何建设项目的效益和费用都可以抽象为现金流量系统。从项目财务评价角度看,在某一时点上流出项目的资金称为现金流出,记为C0;流入项目的资金称为现金流入,记为CIo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统称为现金流量,现金流入为正现金流量,现金流出为负现金流量。同一时点上的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代数和(CI—C0)称为净现金流量,记为NCF.
2.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是站在项目全部投资的角度,或者说不分投资资金来源,是在设定项目全部投资均为自有资金条件下的项目现金流量系统的表格式反映。表中计算期的年序为1,2,……,n,建设开始年作为计算期的第一年,年序为1.当项目建设期以前所发生的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不大时,为简化计算,这部分费用可列入年序1.若需单独列出,可在年序1以前另加一栏“建设起点”,年序填0,将建设期以前发生的现金流出填人该栏。
(1)现金流入为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三项之和。
(2)现金流出包含有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经营成本及税金。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数额分别取自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及流动资金估算表。
(3)项目计算期各年的净现金流量为各年现金流人量减对应年份的现金流出量,各年累计净现金流量为本年及以前各年净现金流量之和。
(4)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为上述净现金流量加所得税之和,也即在现金流出中不计人所得税时的净现金流量。
3.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是站在项目投资主体角度考察项目的现金流人流出情况,其报表格式见书表p185.从项目投资主体的角度看,建设项目投资借款是现金流人,但又同时将借款用于项目投资则构成同一时点、相同数额的现金流出,二者相抵,对净现金流量的计算无影响。因此表中投资只计自有资金。另一方面,现金流入又是因项目全部投资所获得,故应将借款本金的偿还及利息支付计人现金流出。
(1)现金流人各项的数据来源与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相同。
(2)现金流出项目包括:自有资金、借款本金偿还、借款利息支出、经营成本及税金。借款本金偿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中本年还本额;一部分为流动资金借款本金偿还,一般发生在计算期最后一年。借款利息支付数额来自总成本费用估算表中的利息支出项。现金流出中其他各项与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中相同。
(3)项目计算期各年的净现金流量为各年现金流人量减对应年份的现金流出量。
(二)损益表的编制
损益表编制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利润总额、所得税及税后利润的分配情况。损益表的编制以利润总额的计算过程为基础。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其中: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财务费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在测算项目利润时,投资净收益一般属于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对外再投资收益,这类活动在项目评价时难以估算,因此可以暂不计入。营业外收支净额,除非已有明确的来源和开支项目需单独列出,否则也暂不计人。
(1)产品销售(营业)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总成本费用的各年度数据分别取自相应的辅助报表。
(2)利润总额等于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减销售税金及附加减总成本费用。
(3)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X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为利润总额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后的数额。在建设项目财务评价中,主要是按减免所得税及用税前利润弥补上年度亏损的有关规定进行的调整。按现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发生的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等弥补,下一年度利润不足弥补的,可以在5年内延续弥补,5年内不足弥补的,用税后利润弥补。
(4)税后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5)弥补损失主要是指支付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及罚款,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6)税后利润按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应付利润及未分配利润等项进行分配。
1)表中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扣除用于弥补损失的金额后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金50%时可以不再提取。公益金主要用于企业的: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支出。
2)应付利润为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3)未分配利润主要指向投资者分配完利润后剩余的利润,可用于偿还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及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三)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表的编制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能全面反映项目资金活动全貌。编制该表时,首先要计算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然后通过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差额反映项目各年的资金盈余或短缺情况。…项目资金来源包括:利润、折旧、摊销、长期借款、短期借款、自有资金、其他资金、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等;项目资金运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投资、所得税、应付利润、长期借款还本、短期借款还本等。项目的资金筹措方案和借款及偿还计划应能使表中各年度的累计盈余资金额始终大于或等于零,否则,项目将因资金短缺而不能按计划顺利运行。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资金盈余或短缺情况,用于选择资金筹措方案,制定适宜的借款及偿还计划,并为编制资产负债表提供依据。
(1)利润总额、折旧费、摊销费数据分别取自损益表、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
(2)长期借款、流动资金借款、其他短期借款、自有资金及“其他”项的数据均取自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3)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及回收流动资金见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编制中的有关说明。
(4)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利息及流动资金数据取自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5)所得税及应付利润数据取自损益表。
(6)长期借款本金偿还额为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中本年还本数;流动资金借款本金一般在项目计算期末一次偿还;其他短期借款本金偿还额为上年度其他短期借款额。
(7)盈余资金等于资金来源减去资金运用。
(8)累计盈余资金各年数额为当年及以前各年盈余资金之和。
(四)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末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及对应关系,用以考察项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是否合理,进行清偿能力分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资产由流动资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净值、无形及递延资产净值四项组成。
1)流动资产总额为应收账款、存货、现金、累计盈余资金之和。前三项数据来自流动资金估算表;累计盈余资金数额则取自资金来源与运用表,但应扣除其中包含的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及自有流动资金。
2)在建工程是指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中的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其中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
3)固定资产净值和无形及递延资产净值分别从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和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取得。
(2)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中的应付账款数据可由流动资金估算表直接取得。流动资金借款和其他短期借款两项流动负债及长期借款均指借款余额,需根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中的对应项及相应的本金偿还项进行计算。
1)长期借款及其他短期借款余额的计算按下式进行:
第T年借款余额:∑(借款—本金偿还)t (t=1—T)
其中,(借款—本金偿还) t为资金来源与运用表中第t年借款与同一年度本金偿还之差。
2)按照流动资金借款本金在项目计算期末用回收流动资金一次偿还的一般假设,流动资金借款余额的计算按下式进行:
第T年借款余额=∑(借款) t (t=1—T)
其中,(借款)t为资金来源与运用表中第t年流动资金借款额。若为其他情况,可参照长期借款的计算方法计算。
(3)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金、资本公积金、累计盈余公积金及累计未分配利润。其中,累计未分配利润可直接得自损益表;累计盈余公积金也可由损益表中盈余公积金项计算各年份的累计值,但应根据有无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金的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资本金为项目投资中累计自有资金(扣除资本溢价),当存在由资本公积金或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金的情况时应进行相应调整。资本公积金为累计资本溢价及赠款,转增资本金时进行相应调整资产负债表,使其满足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五)财务外汇平衡表的编制
财务外汇平衡表主要适用于有外汇收支的项目,用以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外汇余缺程度,进行外汇平衡分析。
财务外汇平衡表格式见书p191.“外汇余缺”可由表中其他各项数据按照外汇来源等于外汇运用的等式直接推算。其他各项数据分别来自与收入、投资、资金筹措、成本费用、借款偿还等相关的估算报表或估算资料。
三、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方法是与财务评价的目的和内容相联系的。财务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盈利能力评价和清偿能力评价。财务评价的方法有:以现金流量表为基础的动态获利性评价和静态获利性评价、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财务比率分析和考虑项目风险的不确定性分析等。
(一)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作不同的分类形式。
1.根据是否考虑时间价值分类
可分为静态经济评价指标和动态经济评价指标。
2.根据指标的性质分类
可以分为时间性指标、价值性指标、比率性指标。
(二)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方法
1.财务盈利能力评价
财务盈利能力评价主要考察投资项目投资的盈利水平。为此目的,需编制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三个基本财务报表。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指标。
(1)财务净现值(FNpV)。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给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其表达式为:
FNpV=∑(CI-Co)t(1+ic)-t
式中 FNpV-财务净现值;
(CI-Co)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n-项目计算期;
ic-标准折现率。
如果项目建成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相等,均为A,投资现值为Kp,则:
FNpV=Ax(p/A,ic,n)-Kp
如果项目建成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不相等,则财务净现值只能按照公式计算。财务净现值表示建设项目的收益水平超过基准收益的额外收益。该指标在用于投资方案的经济评价时,财务净现值大于等于零,项目可行。
(2)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其表达式为:
∑(CI-Co)tX(1+FIRR)-t=0 (t=1—n)
式中 FIRR-财务内部收益率;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财务内部收益率的计算过程是解一元n次方程的过程,只有常规现金流量才能保证方程式有唯一解。当建设项目期初一次投资,项目各年净现金流量相等时,财务内部收益率的计算过程如下:
1)计算年金现值系数(p/A,FIRR,n)=K/R;
2)查年金现值系数表,找到与上述年金现值系数相邻的两个系数(p/A,i1,n)和(p/A,i2,n)以及对应的i1、i2,满足(p/A,il,n) >K/R>(p/A,i2,n);
3)用插值法计算FIRR:
(FIRR-I)/(i1—i2)=[K/R-(p/A,i1,n) ]/[(p/A,i2,n)—(p/A,il,n)]
若建设项目现金流量为一般常规现金流量,则财务内部收益率的计算过程为:
1)首先根据经验确定一个初始折现率ic.
2)根据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计算财务净现值FNpV(i0)。
3)若FNpV(io)=0,则FIRR=io;
若FNpV(io)>0,则继续增大io;
若FNpV(io)<0,则继续减小io.
4)重复步骤3),直到找到这样两个折现率i1和i2,满足FNpV(i1) >0,FNpV (i2)<0,其中i2-il一般不超过2%-5%。
5)利用线性插值公式近似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其计算公式为:
(FIRR- i1)/ (i2-i1)= NpVl/ (NpV1-NpV2)
(3)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
1)静态投资回收期。静态投资回收期是指以项目每年的净收益回收项目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是考察项目财务上投资回收能力的重要指标。这里所说的全部投资既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又包括流动资金投资。项目每年的净收益是指税后利润加折旧。静态投资回收期的表达式如下:
∑(CI-Co)t =0 (t=1—pt)
式中
pt—静态投资回收期;
CI—现金流人;
Co—现金流出;
(CI-Co)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静态投资回收期一般以“年”为单位,自项目建设开始年算起。当然也可以计算自项目建成投产年算起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但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加以说明,以防止两种情况的混淆。如果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的净收益相等,则投资回收期可用下式计算:
pt—K/NB+Tk
式中
K—全部投资;
NB—每年的净收益;
Tk-项目建设期。
如果项目建成投产后各年的净收益不相同,则静态投资回收期可根据累计净现金流量求得。其计算公式为:
pt=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1+(上一年度累计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当静态投资回收期小于等于基准投资回收期时,项目可行。
2)动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是指在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以项目每年的净收益回收项目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这个指标主要是为了克服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而提出的。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表达式如下:
∑(CI-Co)t(1+ic)-t=0 (t=0~ p,t )
式中 p,t—动态投资回收期。
其他符号含义同前。
p,t =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1
+(上一年度累计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动态投资回收期是在考虑了项目合理收益的基础上收回投资的时间,只要在项目寿命期结束之前能够收回投资,就表示项目已经获得了合理的收益。因此,只要动态投资回收期不大于项目寿命期,项目就可行。
(4)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又称投资效果系数,是指在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其每年的净收益与项目全部投资的比率,是考察项目单位投资盈利能力的静态指标。其表达式为:
投资收益率=年净收益/项目全部受益X100%
当项目在正常生产年份内各年的收益情况变化幅度较大时,可用年平均净收益替代年净收益,计算投资收益率。在采用投资收益率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投资收益率不小于行业平均的投资收益率(或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收益率),项目即可行。投资收益率指标由于计算口径不同,又可分为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资本金利润率等指标。
投资利润率=利润总额/投资总额
投资利税率=(利润总额+销售税金及附加)/投资总额
资本金利润率=税后利润/资本金
2.清偿能力评价
投资项目的资金构成一般可分为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自有资金可长期使用,而借入资金必须按期偿还。项目的投资者自然要关心项目偿债能力;借入资金的所有者-债权人也非常关心贷出资金能否按期收回本息。因此,偿债分析是财务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贷款偿还期分析。项目偿债能力分析可在编制贷款偿还表的基础上进行。为了表明项目的偿债能力,可按尽早还款的方法计算。在计算中,贷款利息一般作如下假设:长期借款:当年贷款按半年计息,当年还款按全年计息。假设在建设期借入资金,生产期逐期归还,则:
建设期年利息=(年初借款累计+本年借款/2)X年利率
生产期年利息=年初借款累计X年利率
流动资金借款及其他短期借款按全年计息。贷款偿还期的计算公式与投资回收期公式相似,公式为:
贷款偿还期=偿清债务年分数-1+(偿清债务当年应付的本息)/(当年可用于偿清的资金总额)
贷款偿还期小于等于借款合同规定的期限时,项目可行。
(2)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反映项目总体偿债能力。这一比率越低,则偿债能力越强。但是资产负债率的高低还反映了项目利用负债资金的程度,因此该指标水平应适当。
(3)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该比率越高,单位流动负债将有更多的流动资产作保障,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但是可能会导致流动资产利用效率低下,影响项目效益。因此,流动比率一般为2:1较好。
(4)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在很短时间内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是流动资产中变现最快的部分,速动比率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同样,速动比率过高也会影响资产利用效率,进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因此,速动比率一般为1左右较好。
3.不确定性分析
(1)盈亏平衡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的目的是寻找盈亏平衡点,据此判断项目风险大小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盈亏平衡点就是盈利与亏损的分界点,在这一点“项目总收益=项目总成本”。项目总收益(TR)及项目总成本(TC)都是产量(Q)的函数,根据TC、TR与Q的关系不同,盈亏平衡分析分为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和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在线性盈亏平衡分析中:
TR =p(1-t)p
TC=F+VQ
式中
TR-表示项目总收益;
p-表示产品销售价格;
t-表示销售税率;
TC-表示项目总成本;
F-表示固定成本;
V-表示单位产品可变成本;
Q-表示产量或销售量。
令TR=TC即可分别求出盈亏平衡产量、盈亏平衡价格、盈亏平衡单位产品可变成本、盈亏平衡生产能力利用率。它们的表达式分别为:
盈亏平衡产量Q*=F/[p(1-t)-V]
盈亏平衡价格p*=(F-VQ)/[(1-t)*Qc
盈亏平衡单位产品可变成本V*=p(1-t)-F/Qc
盈亏平衡生产能力利用率a*=Q*/Qc×100%
式中Qc—设计生产能力
盈亏平衡产量表示项目的保本产量,盈亏平衡产量越低,项目保本越容易,则项目风险越低;盈亏平衡价格表示项目可接受的最低价格,该价格仅能收回成本,该价格水平越低,表示单位产品成本越低,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就越强;盈亏平衡单位产品可变成本表示单位产品可变成本的最高上限,实际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低于V*时,项目盈利。因此,V*越大,项目的抗风险能力越强。
(2)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通过分析、预测项目主要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如NpV、工 RR等)的影响,从中找出敏感因素,并确定其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敏感性分析的核心是寻找敏感因素,并将其按影响程度大小排序。敏感性分析根据同时分析敏感因素数量的多少分为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中敏感因素的确定方法。
1)相对测定法。即设定要分析的因素均从初始值开始变动,且假设各个因素每次均变动相同的幅度,然后计算在相同变动幅度下各因素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即灵敏度,灵敏度越大的因素越敏感。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图上,表现为变量因素的变化曲线与横坐标相交的角度 (锐角)越大的因素越敏感。
灵敏度(β)=评价指标变化程度/变量因素变化幅度=│(Y1-Y0)/Y0│/│ΔXi│
2)绝对测定法。让经济评价指标等于其临界值,然后计算变
量因素的取值,假设为X1,变量因素原来的取值为Xo,则该变量因素最大允许变化范围为│X1-X0│/│ΔXi│ 最大允许变化范围越小的因素越敏感。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图上,表现为变量因素的变化曲线与评价指标临界值曲线相交的横截距越小的因素越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