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10日消息:鲜切花生产规模及产量连续十年位居全国之首的云南,已确立了全国第一花卉大省的地位。目前云南省正在谋求打造亚洲花都,目标是成为亚洲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但反省云南花卉产业,需克服的瓶颈仍不少。
俏百合敲响警钟
白鸡蛋花
云南省嵩明县阿子营乡一位叫周永福的花农,2003年承包了5亩土地种植百合花。他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到年底赚了五万多元,着实高兴。年底向亲戚借钱后他又增加了15亩种植面积。没想到,半年后地里的百合由摇钱花变成了苦菜花。
他说,目前10枝百合售价仅10多元,但种球成本就要30元,还不算投工、投劳、大棚、农药等费用。他担心,等到八九月份百合集中上市时,弄不好要花贱如草。
周永福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阿子营乡的百合切花产量,几乎超过了云南整个百合市场的年保有量,供大于求,以前数十元一把的俏百合风光不再。现在昆明市鲜花市场上4个花头以上、每把2支的百合5元左右就能买到手。
据阿子营乡副乡长杨潮流介绍,2003年花市行情好,1亩百合利润达到1万元左右。高额的回报促使当地很多农户靠借债、贷款加入到百合种植大军中,种植面积由去年的1300多亩迅速增加至今年的5000亩,可产鲜切花6500万枝,大多数农民压根没有想到会出现烂市。
卡特兰
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和葵说,高档花卉种植是一种高风险投资,需要理性的分析。盲目跟风种植,会破坏相关市场秩序。从阿子营乡百合烂市可以看出云南花卉业急需建立有效的花卉市场预警机制。
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花卉大国荷兰的花卉生产者不参与销售,销售者不直接从事生产,种花的不繁殖种苗,繁殖种苗的不生产花卉,分工极其明确。由于荷兰建立了发达的营销体系,特别是拍卖市场的高速运转,使花卉市场需求稳定,产品价格波动相对较小,生产者、销售者不必采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方式来避免市场风险。
云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唐开学指出,花卉产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不是一家一户的农民。要研究怎样把企业和农民联系起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避免陷入小而全的小农经济模式。花卉生产不能将就凑合,更不能盲目跟风。
他建议花卉产业应该全面运行适合国情的公司+花农生产销售模式,内联花农,外联市场,公司负责市场调研、生产品种和规模确定、新技术的传播和产品营销,花农按公司的要求进行标准化花卉生产。公司与花农构成利益共沾、风险同担的经济结合体,共求生存,共谋发展。
资金制约花卉生产规模化、专业化
云南花卉产业有80%是农户从自己的责任田上发展起来的,生产规模小,品种杂而多,品质不高。
记者了解到,全国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所在地昆明市呈贡县鲜花生产的主体是一家一户的花农,生产的鲜切花只有不到10%能达到出口标准;而该县26户种花大户规模化、专业化种植的花卉,60%达到出口标准;专业化、规模化程度高的花卉企业生产的鲜切花2/3以上能出口。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占地140亩的温室大棚专门生产玫瑰花,90%以上出口到日本、香港市场。
云南含笑
云南省不少花农和小型企业希望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种出高质量鲜花。但把过去低矮的用竹子搭成的塑料大棚改造成钢架温室大棚,增加灌溉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昆明呈贡县斗南村农民种花能人李仕进通过10年种花卖花积累,加上向亲友借钱,才完成28亩花地的设施改造。他希望种植50亩到80亩鲜花,专门生产高档玫瑰出口。他说:银行要是贷给我20万元,我保证1年内连本带息全部还清。
面对改造设施设备所需的巨大投资,花农和广大资金实力不强的中小型企业不得不望而却步。由于花农和花卉企业的大棚等设施不能抵押,因此他们无法从银行信贷得到资金。有专家认为,云南花卉产业正在向规模化、专业化过渡,如果仍然要花农和中小型花卉企业以滚雪球的方式完成资金原始积累,然后再完成升级换代,势必推迟甚至难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花卉生产模式,失去发展机遇。
云南省农科院研究员熊丽建议在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中充分发挥花卉产业联合会的作用,由花产联统一规划,一片地区种植一种花卉,最终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花产联可成立营销公司,整体对外销售,开辟市场。
但目前云南省只有斗南、玉溪等少数地区建立了花产联,斗南花产联吸收会员的基本条件是必须种植花卉15亩以上,而绝大多数的花农还没有加入花产联的意识,仍然零星分散、品种杂乱地种植低档花卉,不仅获利少,而且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很低。
花卉运输价格令人头疼
近5年来,云南鲜切花出口年均增长35%。2003年全省共出口鲜切花3865万枝,创历史最高纪录,占全国鲜切花出口量的45%。但云南花卉企业负责人普遍担心,空运费用高会制约云南鲜花拓展国际市场。
龙船花
昆明市呈贡县斗南村是全国最大的鲜切花种植及交易中心。斗南村花产联秘书长邓从军反映,斗南每公斤康乃馨收购价12元,抵日本到岸价就达到50元,他说:到岸价高主要是航空运费高。
玉溪明珠生物技术公司主要生产百合花,三分之二的花卉出口。公司负责人李一江说,目前花卉生产成本不高,但航空运费太高。百合花的航空运费占总价的30%到40%,康乃馨运费占总价的比例则更高。
他说,同样的百合花,台湾由于运价低,出口到日本、加拿大每公斤价10元,而云南的价格高达30元,主要是运费把价格抬上去的。
云南花卉在出口过程中,目前主要还是以航空运输为主,加上航空运输线路少、途中周转多,增加了花卉销售成本,而且在花卉销售旺季运力有时不能满足需求。加之鲜花运输要求货到后立即运输,专家和花卉企业都建议成立专业航空货运公司,建立花卉外运绿色通道,为鲜花运输提供方便、快捷、低运费的服务。
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玉勇认为,可以用另一种办法降低花卉航空运费。根据不同的花卉运输量来确定运价,运输量越大运价越低。如果能成立一个花卉航空运输代理公司,把小企业分散的发货量集中成大的运输量,也可能降低运价。
云南花卉产业链需整形
专家认为,云南花卉产业链有如纺锤,中间生产环节粗大厚实,而前期科技开发和后期流通处理及销售则细小脆弱。云南花卉产业要做大做强需要整形,加强前期科研开发和采后处理及营销。
云南花卉科研非常薄弱。全省390户具有一定规模的花卉企业,很少有设立专门的花卉研究机构的。花卉生产企业中多是由用农业技术人员指导花卉生产,有的小企业技术人员很少甚至没有。云南花卉产业亟须解决的新品种研发、良种选育、种植技术、专用肥料、病虫害防治等,都缺乏相应的科技人员攻关。
喉毛花
以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花卉研究中心为例,近40名科技人员过去大多是搞蔬菜研究的,搞花卉育种研究不过五六年时间,科技人员的知识和经验都不适应花卉研究需要,但是科研人员缺少到花卉发达国家学习更新知识的机会,只能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更新知识。由于缺乏投入,中心的研究设备很差,只能从事一般的育种。研究经费也严重不足,一般一个课题需要科研经费20万元左右,但现在一个花卉科研课题只有4到5万元,最多的一个课题也只有科研经费10万元。为了保证科研,中心只得靠出售种苗的收入来支持花卉品种开发、种植技术研究,花卉科研攻关的效率不能不受到影响。
云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唐开学说,现在大家只看到云南花卉业没有顶尖人才,没有看到花卉科技人才总量不足,云南搞花卉的人才都是从搞果蔬过来的。国外是五六个技术人员种一种花,我们是一名技术人员种几种花。科研单位要搞中长期研究,满足农民和产业发展要求。
保护知识产权、培育我国花卉品种刻不容缓
业界人士认为,保护花卉知识产权,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对云南花卉产业性命攸关。
云南种植的大宗商品花卉品种90%以上是从国外引进的。如果不支付专利费,就得不到好的品种,在产品出口时又会受到严格限制,同时也不能保护自己的产品,挫伤国内企业进行花卉新品种开发的积极性。
紫花卫矛
云南英贸花卉产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介绍,据了解我国已经有几批鲜切花在日本海关因无法出示品种拥有者授权印发的市场准入证,而受到警告、补交专利权费等处罚。
云南省大的花卉企业比较注意保护国外花商花卉品种知识产权,但小的花卉企业则在引进种苗后就大量繁育在市场销售。这些害群之马的行为败坏声誉,使遵守游戏规则的花卉企业受到株连。昆明满天星花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伟东说:我们对国外花商的知识产权保护做得很差,外国花商不愿意把好的花卉种苗卖给我们。满天星公司与荷兰合作很好,荷兰花商也很满意,但也不再卖种子给我们。
云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唐开学说:花卉产业的制高点是育种技术,新品种则是育种技术的结晶。云南有2500多种观赏植物,其中花卉植物就有1500种以上,具有丰富的花卉种质资源,可以培育出世界名花。
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花卉研究中心通过杂交,选育出一批非洲菊和康乃馨优良品种,有的已经达到国际同等水平。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曾从野生花卉中培育出鲜切花桔梗,在日本、香港市场都受到欢迎,每枝价格比玫瑰高几倍。但很快农民就大面积种植,公司只好放弃生产。
原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专门研究花卉的陈伟东认为,培育一个名花品种时间很长,单靠企业不行,荷兰花卉品种培育起步是由政府办,发展后期才是以企业为主。(